会员注册
找回密码
用户名:
密码: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 复调艺文沙龙丨许纪霖:透过中国代际比较看"Z世代"文化
浏览:327 回复:0
返回本版
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见倾訫想你
1 楼 2022/9/23 14:28:06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主办的"复调艺文沙龙"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许纪霖以"中国的代际更替与Z世代文化"为主题分享了他对新一代青年文化的深入解读,为校友们走近"Z世代"提供了独到视角与启发?
2020年,一个致敬"后浪"的视频从b站火出了圈,出生于95后、被称为"Z世代"的年轻一代由此走入了大众视野,走上了舞台中央?如今,Z世代不仅在各个领域彰显个性与力量,同样也以其自身独有的风范影响着社会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许纪霖教授长期致力于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和知识分子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化研究,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等作品?作为在各大媒体和公共空间非常活跃的知识分子,许教授对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的众多热点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在当天的演讲中,许教授从"前浪和后浪"的对比出发,讨论了代际比较视野中的Z世代?他指出,Z世代的与众不同首先体现在自我与家国的关系上?对于老一辈而言,自我与家国天下是内嵌的关系,个人命运和家国天下无法分离;但作为典型的"新"青年,90后、00后则拥有更为丰富的自我体验,对宏大叙事没有太大兴趣?
新一代年轻人有天然的爱国之情,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个人的未来却忧心忡忡?
通过分析年轻人的行为,许教授发现,Z世代往往倾向于设定小目标,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去追求效率或利益最大化,他们的理性更加偏向一切服务于功利目标的"工具理性",而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价值理性?
但同时许教授也指出,新一代青年也有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如果说,老一代人的精神"避风港"是诗歌、阅读、旅游,那么Z世代则将"诗和远方"寄托于互联网、二次元、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他们以"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来对抗现实的挫败和压抑,在虚拟世界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Z时代将"诗和远方"寄托于互联网、二次元、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以"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来对抗现实的挫败和压抑,在虚拟世界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在此基础上,许教授进一步谈到了Z世代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特点:
从物质方面来看,Z世代打破了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比如通过饭圈文化中的打赏应援,我们看到了"精神物质化"的现象——精神崇拜必须要以打赏的物质方式来体现、以具体的金钱数量来评估;而"物质精神化"也同样存在,他们在消费时往往更看重物品的颜值和情调加持,比如某种特别的风格、背后体现的情怀等?
与其说Z世代消费的是物质,不如说是精神与文化。他们精致地享受物欲,由此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
正因为如此,从情感方面来看,Z世代更像是情感动物,注重以感官和精神为主的体验,从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那么,在如今的传播语境下,什么才是与Z世代的有效的沟通心法?对此许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认为,数字时代与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知识的信息化、碎片化;二是信息的既视感、图像化?
各类有趣有料的短视频、创意文案等传播手段之所以能迅速"出圈",原因正在于其可以直接激发人们的情感认同,这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商业模式及广告营销上的创新思路:以故事赋予产品情感意义,打造共情式的消费传播手段?
但与此同时,知识信息化、碎片化也会影响年轻人系统性的知识构建,使他们更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从而陷入空虚和迷惘?所以,学校的教育对年轻人知识体系的建立就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来到现场的校友大多是70和80后,他们的孩子正属于Z世代这一群体?在讲座最后与许教授的互动交流中,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诸种问题?对此,许教授总结了与Z世代相处的两个关键词:"分享"和"陪伴"?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指示,而是要分享经验、同步信息的姿态沟通;不是制造长幼有别的距离,而是要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融入其中,打成一片?
"时代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不确定时代里面,新的一代年轻人依然有自己的人性展现?对Z世代文化的理解,正是对网络时代中人性的重新认知?"许教授最后总结道?
复旦国际EMBA 复旦华盛顿EMBA https://www.fdsm.fudan.edu.cn/topemba/cn/index.html
2009-2015 gxus.cn 注:非官方校园论坛 Powered by
zjbbs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